在线组件EL外观缺陷检测仪安装案例
一、项目背景:双玻组件扩产催生的检测升级需求
1. 客户概况
无锡某光伏企业是华东地区核心组件制造商,主打 182mm、210mm 大尺寸组件,年产能达 1GW,产品主要供应国内外大型地面电站项目,对组件隐裂、脱层等隐性缺陷的检测精度要求严苛(缺陷识别准确率需≥99.5%)。
2. 核心痛点
三、核心技术适配:组件检测的针对性解决方案
1. 双玻特性专项优化
2. 产线协同技术亮点
3. 数据化管理升级
四、应用成效:检测效率与质量的双重突破
1. 生产效率提升
2. 质量管控强化
1. 客户概况
无锡某光伏企业是华东地区核心组件制造商,主打 182mm、210mm 大尺寸组件,年产能达 1GW,产品主要供应国内外大型地面电站项目,对组件隐裂、脱层等隐性缺陷的检测精度要求严苛(缺陷识别准确率需≥99.5%)。
2. 核心痛点
- 传统检测瓶颈:原有离线 EL 检测设备需人工转运组件,单块检测耗时超 40 秒,与生产线 300 块 / 小时的产能严重脱节,且组件重量大,人工搬运易造成二次损伤;
- 缺陷漏检风险:组件透光性强,普通 EL 设备受环境光干扰大,0.03mm 以下细微隐裂及层压气泡漏检率达 8%,多次因出口产品缺陷遭遇客户投诉;
- 数据追溯缺失:检测数据与组件序列号无法自动关联,出现质量问题时需人工翻查记录,追溯周期长达 3 天,影响售后响应效率。

三、核心技术适配:组件检测的针对性解决方案
1. 双玻特性专项优化
- 抗反光成像技术:采用 8 台近红外相机面阵拍摄,结合专用滤光片过滤玻璃反光,配合图像拼接算法生成完整组件图像,解决双玻组件透光性强导致的成像模糊问题;
- 柔性通电设计:针对组件接线盒位置不固定的特点,配备可调节电极触点,可适配不同规格组件。
2. 产线协同技术亮点
- 高速联动控制:设备内置独立 PLC 控制系统,与产线传送带实现毫秒级信号交互,当组件到达检测工位时,传送带自动减速配合图像采集,完成后快速恢复速度,确保检测不影响产线节拍;
- 智能分流机制:检测出的缺陷组件进行标记,并向产线分拣机构发送信号,通过气动推杆将不合格品分流至返工区,分流响应时间<1 秒,避免不良品流入下道工序。
3. 数据化管理升级
- 全维度数据存档:每块组件的 EL 图像、缺陷类型、检测时间、参数设置等信息均与组件序列号绑定,存储容量达 100 万条,支持按批次、缺陷类型等多维度查询;
- 质量分析报表:系统自动生成日 / 周 / 月质检报表,统计不同缺陷发生率(如隐裂占比 32%、虚焊占比 18%),为客户优化焊接工艺、层压参数提供数据支撑。
四、应用成效:检测效率与质量的双重突破
1. 生产效率提升
- 检测节拍从原 40 秒 / 块降至 20 秒 / 块,与产线产能完全匹配,日检测量提升至 7200 块,满足 1GW 产能的全检需求;
- 省去人工转运、上下料环节,单条产线减少质检人员 4 名,年节省人工成本约 32 万元。
2. 质量管控强化
- 细微隐裂、层压气泡等隐性缺陷漏检率从 8% 降至 0.2%,产品出厂合格率从 99.1% 提升至 99.9%,出口客户投诉量减少 90%;
- 质量追溯周期从 3 天缩短至 10 秒,通过组件序列号可快速调取检测图像与生产信息,售后问题处理效率提升 95%。
文章关键词:
上一篇:佛山太阳能组件全自动生产线安装
下一篇:返回列表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