欢迎来到武汉曜华激光科技有限公司!
在“双碳”目标驱动下,光伏技术应用场景不断拓宽,建筑光伏一体化(BIPV)作为一种创新模式,正日益受到市场青睐。与常规光伏组件相比,BIPV组件不仅承担发电功能,更作为建筑的一部分,直接融入建筑结构。本文将深入探讨BIPV组件与常规光伏组件的区别,并分析其相应的检测方式。
1. 功能定位与设计理念不同
常规光伏组件的主要功能是发电,其设计以最大化光能转换效率为核心目标,通常通过支架系统安装在屋顶或地面,属于后置添加型设备。而BIPV组件的定位是“建材”与“发电单元”的结合体,具有双重身份。它不仅是电力来源,还必须满足建筑材料的各项要求,如结构支撑、隔热防水、防火安全、美观协调等。因此,BIPV组件的设计需综合考虑建筑设计与能源需求,是实现建筑绿色化的有机组成部分。
2. 结构与材料差异
由于直接集成到建筑中,BIPV组件在结构与材料选择上与常规组件存在显著差异。常规组件通常采用标准化层压结构,包括玻璃、EVA、电池片、背板等,并以铝边框加固。BIPV组件则可能省去传统背板和边框,直接使用透光性、机械强度更高的材料(如复合玻璃、聚合物多层膜),甚至发展为柔性、彩色或定制化形态,以适应不同建筑部位的安装需求,如幕墙、窗户、遮阳棚等。
3. 力学与安全性能要求更高
作为建筑外围护结构,BIPV组件必须具备更高的力学性能和更严格的安全标准。除需承受常规组件的风压、雪载外,还可能承担建筑结构荷载、冲击阻力(如冰雹或坠落物)、人员踩踏等额外负担。同时,其防火等级、抗渗水性、隔热隔音性能也需符合建筑行业规范。
4. 电气安全与散热设计的复杂性
BIPV组件直接嵌入建筑表面,散热条件可能逊于常规通风良好的背面安装方式,工作温度可能更高,从而影响发电效率与寿命。此外,由于与人体活动区域更近,其对电气绝缘、防电弧、漏电保护等方面要求更为苛刻。
5. 美观与定制化需求
BIPV组件注重与建筑风格的融合,常需提供多种颜色、透光度甚至形状的定制选择。而常规组件则普遍追求较高的标准化程度以降低成本。
鉴于两者在设计目标与使用场景上的不同,其检测与认证方式也存在明显区别。常规组件的检测主要依据IEC 61215、IEC 61730等国际标准,侧重性能与可靠性;而BIPV组件的检测除包含上述标准之外,还需引入建筑行业的评价体系。
1. 电性能与可靠性检测
无论是BIPV组件还是常规组件,电性能测试都是基础。这包括标准测试条件(STC)下的功率输出、IV曲线特性、效率计算等,所需设备如太阳模拟器、IV测试仪等。可靠性测试方面,两者均需通过湿热测试、湿冻测试、热循环测试、PID测试等,以验证其长期环境适应性。
然而,针对BIPV组件可能面临的高温环境,散热性能与温度系数测试显得尤为重要。同时,因其可能以不同倾角甚至垂直方式安装,还需测试在不同入射光角度下的性能表现。
2. 机械性能与安全检测
这是两者检测方式差异最大的领域。常规组件主要进行机械载荷测试(如2400Pa风压/雪载)和冰雹冲击测试。而BIPV组件的机械测试内容更广泛,可能包括:
结构强度测试:如抗弯强度、抗扭曲性能、承载力测试,以模拟作为建筑材料的力学表现。
冲击与撞击测试:不仅模拟冰雹,还可能包括硬物撞击测试,以验证其作为墙体或屋顶时的抗意外破坏能力。
防火性能测试:需严格依据建筑材料防火标准(如EN 13501、UL 790)评定燃烧等级,这是作为建材的强制性要求。
防水与气密性测试:尤其对于屋顶或幕墙BIPV,需确保长期使用中不会发生渗漏。
3. 环境适应性及耐久性测试
BIPV组件检测中,往往增加更多与实际建筑环境相关的测试项目。例如:
热循环与湿热测试加严:因使用环境可能更严苛,测试条件可能延长周期或提高应力。
耐化学腐蚀测试:考虑到城市空气中可能存在的污染物,需测试其对酸碱腐蚀的抵抗能力。
抗紫外老化测试:对于透光型BIPV组件,需额外评价其长期紫外线照射下的黄变、透光率维持率及封装材料老化程度。
4. 建筑一体化功能检测
这部分是BIPV组件特有的检测内容,涉及:
光学性能测试:如透光率、雾度、颜色一致性等,尤其对于采光型BIPV组件。
隔热与隔音性能测试:验证其作为建筑围护结构的热工性与声学性能。
电气安全综合评估:结合建筑电气规范,对BIPV系统的接地、绝缘阻抗、漏电流等开展更严格的测试。
BIPV组件与常规光伏组件虽然发电原理相同,但因应用场景与功能定位的根本差异,导致其在设计、材料、性能要求及检测方式上均有显著不同。常规组件以发电为核心,检测侧重于电性能与基础可靠性;而BIPV组件作为建筑不可分割的一部分,其检测体系更为复杂,融合了光伏与建筑两个行业的规范和标准。
对生产商与检测机构而言,必须充分认识到BIPV组件的特殊要求,建立更全面的质量评价体系。随着BIPV技术不断发展,相应的测试标准、方法及设备也需持续完善,以保障其全生命周期的安全、可靠与高效,真正推动绿色建筑与可再生能源的深度融合。
文章关键词: